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伯牙鼓琴》说课稿

 

【作者】 王 琴

【机构】 四川省武胜超前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文本解读
  《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课文共四句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钟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钟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钟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钟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样的欢喜?故事中没有描述,而是在第二部分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无足”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文章用墨极简,但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针对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我坚持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引领学生去研读,去思考,去汲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习得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读准本课易混难读的字。如“弦”“若”“哉”等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巍巍”“汤汤”等逻辑重音,从反复诵读中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过程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了解古文特点,提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诵读古文。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通过反复的读悟,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也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熟读成诵的过程,指导学生边读边悟,谈思考,谈体会,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评、思、议、悟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学部推出“五度·融合”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四环”(课前预习、整体感知、精品细读、拓展延伸)紧扣“教学五度”(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合作参与度、自主感悟生成度、教学资源整合度、课堂效果高效度)来设计。
  (一) 课前预习
  老师事先熟悉教材,研究文本,查阅资料,结合学情提前设计好预习案、学案、阅读课导学案。学生结合老师编写的预习案提前预习课文。
  (二)自我介绍,揭示课题
  开课伊始,我以文言文的形式自我介绍,引出文体,从而揭示课题。再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导出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检测,初读感知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事先就把预习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其有明确的预习目标,能做到有实效地预习文本。因此在揭示课题后,我便直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对于孩子们在朗读时出现的错误或遇到的困难,及时点评、正音并加以朗读指导。教师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文言文不同于现在的白话文那么通俗易懂,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我们要结合以前所学文言文的方法做到知识迁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揣摩句意,最后让小组代表交流汇报,其他小组相机补充的形式,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四)精品细读,升华情感
  第一部分:高山流水遇知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品读子期语言描写的句子时,我就注重落实这方面的训练。同时结合“学科融合课堂”的要求,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思考从志在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例如: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在练习句型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了“数学”式的思维训练,从中发现规律,提炼出AABC或ABCC的短语,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去让孩子们练习句型,丰富其语言习得增量,加深对词语的积累,让学生在拥有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做到善听会说能写,会迁移。
  第二部分:伯牙痛失知音。我一直认为,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情,就要抓住易触动学生情感的地方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进行体验。在感悟痛失知音这个教学环节,我先通过创设情景配乐讲述:天有不测风云,世事无常。当伯牙想再一次位子期弹奏乐曲时,却传来子期去世的噩耗,伯牙痛失知音,站在子期冰冷的墓碑前,他做了什么?指导学生带着理解去朗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课外诗句的拓展)让学生情景联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在各种形式的情景朗读中,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伤心欲绝。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真正的语文学习是要融入生活,实现大量生活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得到源源不断的生长。这一环节我利用教材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梳理出一条知音文化的血脉: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高山流水的故事为世人世代传颂!课后的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大家快速地浏览。紧接着我再让学生抒发内心的感受,谈收获。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好好珍惜友谊。最后课堂总结:一位师身居高位,被誉为琴仙的伯牙,一位师戴斗笠,披蓑衣的樵夫子期,是什么原因让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呢?那就是古琴的魅力、音乐的魅力、艺术的魅力,成就了这段千古佳话!从而升华本单元学习的主题,进一步达成本堂课的情感目标。
  七、作业布置
  必做: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背诵课文。
  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
  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五星级:将课文《伯牙鼓琴》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八、说板书
  板书我采用琴弦的形式,通过得失的对比与反差让学生感受伯牙子期友情的真挚。伯牙所志正是伯牙之心声,子期也因此成为伯牙的知音。知音难觅,子期死,伯牙所志也无人能懂,我采取擦掉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失去知音的失落与痛苦。但毕竟是小学生,在结尾时还是需要让其看到希望,所以简单的结语中,我又板书上“知音难觅”,从而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发布时间】2020/1/1 18:14:27
  • 【点击频次】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