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促进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措施

 

【作者】 马成燕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国际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不纯粹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预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知识进行提前的掌握,更好的理解新知识,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好的在课堂中展示自己,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轻松。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教学措施

  1、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方法的建立
  1.1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学生初次接触预习时,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
  1.2 指导学生建立预习提纲
  小学生在数学预习初期,无从把握学习的关键点,所以老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考的能力上。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教材的教学内容转换为若干序列的学习步骤,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设置一系列预习提纲,让学生以提纲为目标,逐步完成自主预习目标。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完成预习的两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学生明确解决的问题,其次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作用
  2.1 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对于所要学习的新的内容进行自学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中给学生传授的基本都是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而其中很多的内容也都是需要学生今后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的,这就要求当前的学生要具备自学的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我们的教育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些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够自己认识到旧知识存在的薄弱之处,能够对新的内容进行提前的了解,另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基本了解课堂的内容和重难点,能够自如的选择学习的方式。并且学生在预习中针对不会的练习题会和例题进行比较,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也会自己摸索出自学的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2.2 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基础不扎实,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掌握的很不牢固,为了能够改变以往学困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我们要加强学困生的听课质量,这就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进行一个复习,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新的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课质量会得到提升,也就避免了借助于大量的课后练习进行知识的补充,减轻了学困生学习的压力。通过预习这种学习模式我们给学困生创造了一个良性的学习的环境,让学困生能够提升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措施
  3.1 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都是简单地浏览一下教材的内容,仅仅获得了对教材内容的初步印象,其实这样的预习难以发挥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学生在预习中绘制思维导图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首先可以让学生将这个章节中的大标题列出来,然后每一个小标题列出来,那么整个数学框架就清晰地呈现出来,再进行知识点的填充,把框架之中的每个分支都补充完整。
  3.2 动手操作,实践总结
  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也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来源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所以教师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的设置上应该学会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通过亲自操作的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教材上的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
  3.3 趣味预习,激发预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预习等同于额外的学习任务,这也使得学生参与这项学习活动的激情大打折扣。要想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要让学生建立预习的兴趣,消除他们对预习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探索趣味预习的策略,让预习不再枯燥乏味。这样,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状态,促使学生在课堂外建立自主预习的意识。
  3.4 结合实际,提高预习效果
  传统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实际教学内容,无论任何内容都采用统一的预习方法。而不合适的预习不仅难以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打击学生的预习欲望。基于此,教师需要做到“因题而异”,真正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预习策略,让学生明确正确的预习思路。这样,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思考能力。比如,“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内容,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十分熟练,但是对于这个公式的由来却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调整预习的策略:一方面,要求学生依据教材进行基础预习活动,初步了解这节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整理总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面积推导的方法,基于相关的学习经验,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进行深入挖掘。开展教学活动前,进行预习成果检测,让学生来阐述在预习过程中的困难和心得。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引导工作,利用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给学生们进行直观演示,让他们真正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总之,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主学习探究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学习中预习这一环节是绝对不能够被淡化的,我们需要借助于预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我们的教学质量,通过预习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飞.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分析[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8.
  • 【发布时间】2020/5/9 10:10:17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