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作者】 唐梨梨

【机构】 吉林省通化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理念层面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从操作层面来讲,中层干部的素质,尤其是执行力问题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好坏。所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提高执行力。所谓执行力,就是把计划、方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变成现实的综合能力,它是深谋远虑的洞察力,敢于突破常规的创新能力,能够应付复杂局面的综合指挥协调能力,及勇挑重担、雷厉风行、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的综合体现。执行力,通俗地讲就是“抓落实的能力”,是学校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上级工作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一位学校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一般认为,执行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岗位认知能力,政策领悟能力,计划条理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深刻洞察能力,大胆创新能力。以干部队伍建设带动教师队伍建设,要注意弘扬三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在对工作的评价上坚持以投入看态度,以成绩论能力,以进步看起点,从而建设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在精神层面: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工作层面:高标、高效、务实、规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执行力,对于学校而言,就是将长期发展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的关键。
  一、提高校长自身的执行力
  1.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内力,不断修炼内功,不断充实头脑,使自己成为有修养、有头脑、法纪观念强的内行校长。
  2.要领会精神,科学决策。对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上级文件、要求、指示等等,都要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其实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规划、决策始终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观点准确,上下齐心,号令统一。
  3.要增强党性,坚决执行。有效断增强党性,保证党和上级组织的意图的贯彻落实。使学校的规划、决策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4.要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要将组织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做到有新思路,有新点子,有新措施,有新成效。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在真抓实干中去勇于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二、建立有执行力的中层管理团队
  1.精选中层管理者。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否贯彻到位,关键是靠执行力强的中层管理团队。校长要着力整合好三个核心流程,其优先顺序是人员、战略、运营,亦即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将事做正确。校长要率领他的团队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然后参考战略与蓝图选拔具有执行力的人才,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选拔人才的机制,要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生命潜能。人员流程是格外重要环节,因为人用对才可能将事做正确。校长应为教师和干部积极搭建发展的舞台,不断拓展他们成长的空间,保证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有领导魄力的教师和中层管理者脱颖而出。对那些无所作为、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不能放在管理的职位上。
  2.加强对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指导。
  加强工作指导,一是要详细介绍决策形成的过程及执行决策所应达到的要求,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自觉性;二是要向中层管理者说明实施决策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明确奖罚措施;三是要深入基层,帮助中层管理者,特别是工作能力相对较弱的,拟定执行决策的具体方案;四是要帮助中层管理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但是,校长必须明确,加强工作指导,决不是包揽中层管理者的具体工作,而只限对其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工作的主导意见应该由中层管理者提出,只要合理、可行,校长应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实施。
  3.提升中层管理者的理解力。
  校长所想和中层管理者所想,有时也并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这时,校长应对中层管理者给予有力的指导和点拨,把道理说明白,期待以此作为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一次契机。校长应当承认,不是每位中层管理者都能很好地理解校长的意图,而理解上的偏差,可能会使校长的宏伟构想变成一场空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必须指导中层管理者,帮助他们尽快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如何纠偏,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力。
  4.强化对中层管理者的协调。
  “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据此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学校中层管理者团队的整体执行力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因此,在学校中层管理者的任用上,一定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采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把够长度的“板材”吸纳到“木桶队伍”中来。在学校中层管理者队伍团队中,必须时刻强调协作和团结,如果没有良好的相互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有时甚至出现“内耗”,即便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木桶的最终储水量决不会高。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只完整的木桶、一个团队。
  5.校长明确中层管理者的责、权、利,敢于授权。
  责、权、利不清会使中层管理者出现大量的越位或不到位行为,因此在学校的管理架构中一定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决策层——强调谋划、决策、创新功能;执行层——强调执行、协调、规制功能;操作层——强调操作、实施、反馈功能。学校中层机构众多,必须合理划分各部门、各人员职责。在学校内部的权利运行机制上,应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合理分配利润,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实施责任追究制可以减少职责不清导致的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倾向,有利于日常事务的归口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也有利于师生对中层管理者不作为的监督。校长还必须依据中层管理者的职权范围和德才状况予以充分授权。凡属中层管理者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力戒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校长必须敢于和善于授权于中层管理者,促使中层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能,增强执行力。
  6.中层管理者实行流动轮岗制。
  中层管理者长期处于一个消极性远大于积极性的位置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降低执行力,并且中层管理者长期基于本部门的视角工作,有可能发展成本位主义思想,不利于开展整体工作。学校建立良好的流动轮岗制度,有利于扩大中层管理者的视野和提高工作能力,降低部门本位主义,同时多部门的历练有利于培养校级后备干部。
  三、强化执行角色意识
  1.要明确中层的被管理者角色。在学校工作中,校长和中层管理者同处于一个集体中,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彼此人格是独立的、平等的,同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但是,每一位中层管理者又必须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去领导和管理学校,是学校的灵魂。校长与中层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必须是指挥与服从、知识与智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决策领导和管理活动有序进行,最优化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所以,必须强化组织观念,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必须严格执行校长的正确指示和规定,拒绝借口,完美执行。
  2.要明确中层的领导角色。中层管理者担负着多种管理职能,对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具有领导作用。学校领导工作是一项多系列、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当今时代,单靠校长个人的职能是远远不够用的。就个人而言,校长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样样都精通,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各类具体工作。每一位中层管理者,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帮助校长全面掌握学校情况和信息。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多方获取、集中、加工和处理信息,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馈,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正确的意见,以帮助校长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当好校长的参谋,尽可能减少失误。另外,对校长做出的计划、方案要严格执行,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当好执行官。在班子集体中做到团结互助,职能互补,杜绝内讧,将工作做到极致,取得最佳效益。
  3.要明确中层的教育者角色。中层管理者在师生的心目中,是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理想形象,这就决定了中层管理者既处于领导地位,又处于教育者地位,扮演着领导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中层管理者只有被教师敬佩,才能在各项工作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在其人格、言传、身教方面发挥其表率作用,推动学校工作向前发展。所以,中层管理者尤其要注意个人的修养,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技能和言行举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
  4.要明确中层的服务者角色。管理工作最大的忌讳就是单纯性发号施令,中层管理者在履行领导职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管,另一方面又绝不能以领导人自居而凌驾于教师之上。这样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应全力避免,代之而行的是从学校教育大局出发,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在政策、法规及原则允许的范围内,为师生排忧解难,消除不良干扰,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完善学校执行机制
  1.要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管理要有制度保障。学校制度以及内部运行机制是学校管理保持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学校必须有一套高效的制度作为抓手,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是学校实施和谐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的前提,也是学校管理者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为此,在制定制度时不能闭门造车,不切实际;一定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情,要考虑教师的可接受性,要适应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要深入到教师之中,集思广益,以人为本。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有利于强化制度本身的激励和约束功能,执行起来也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管理制度制定后,关键在执行,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中层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按程序、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执行原则办事。要建立问责制度,明确每一项制度执行的责任人,对于因为执行者主观不努力而造成的执行不力要追究其责任。
  2.要建立系统的督查机制。对目标的追踪跟进管理,是学校执行能力的核心所在。所以在对待学校具体工作任务时,一定要制定一份清晰的跟进督导计划。同时,要分阶段督查计划的实施情况找出计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并迫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学校的工作进展。
  3.要建立严密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告诉被评估者评估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的分配;不断进行相互沟通,发现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将评估结果与奖罚制度挂钩。建立评估体系的目的在于树立“责任原则”,杜绝或避免“相互推卸责任,完善细节,追求完美。
  要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应该时时、事事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将精致的事做成细节。执行不是简单复制领导的命令,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条,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有学校领导干部自己的智慧,只要所思、所识、所想、所为符合教学工作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都值得去做。找准上级决策精神与实际的结合点,多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少找解释工作的借口,敢于突破常规思维,想别人之所没想、所不想,树立敢闯、敢冒险的精神,就能把学校一个一个细节做成精品。
  • 【发布时间】2021/1/7 13:42:02
  • 【点击频次】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