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之我见

 

【作者】 阎丽媛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合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地理教学大纲》中“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他一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学生的的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的素质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是《地理教学大纲》中的一段话。作为基础自然学科的地理,对于学生的眼界、知识储备都有着一定的帮助,在生活实际中也常见其应用。他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体系下一门文化课程,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和个人科学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不断优化,农村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国家加大投入的帮助下,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处于“副科”地位的地理学科,在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更多,在农村这一条件特殊的教育环境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一、教师应具备长远目光
  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意义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作为通识课程,帮助学生们培养最基本的自然地理科学素养,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第二,作为升学的基础,在高中文科中作为重要学科,初中时期地理学科打下的基础非常重要。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升学率依赖于分值较高的主课的情况,更应该具备更加长远的目光,关心每一位同学全面素质的培养,实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同时,我们应该着眼高中地理学习,毕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将会进行升学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帮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真正了解到地理科学的魅力所在。
  二、地理教学方法改进
  (一)加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补充一定量的地理发展里程、地理新发现和趣闻、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地理的学习。比如说,我们在讲授世界地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具体地讲到欧洲历史沿革,大量城市的建设依然保留了中世纪的风格,道路不够宽敞平坦,同时也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一些国家如罗马的部分地区无法建设大规模的公共交通,甚至难以建设汽车通行的道路,向同学们提出疑问:那么这些地区的居民的出行方式以什么为主呢?引发学生们的讨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我们还可以增加地理教学中的实时热点问题的讨论。比如说雾霾产生,我们可以就煤矿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就农村学校的基本特性入手,比如说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学生对于农业生产的了解,我们可以在课程中重点讲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南北农业差异部分,并提前引导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多花一个课时的时间,引导学生们按照地理研究分析的思路进行发言。考虑到学生思辨分析能力的有限,我们要优先以调动学生思考为先,给学生们欣赏的反馈,同时鼓励他们发掘自己对身边农业发展与生产生活、气候等信息的观察,让学生们感受到地理自然学科的魅力所在,吸引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拓展乡土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课程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对其进行运用度的提高,以达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需要被转化为能力,农村初中的地理课堂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内,还应该带领学生们走进乡土环境,感受具体的地理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尝试展开一些参观与调查、考察等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到观察的实际运用,地理信息并不是停留在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地理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且离我们很近的。
  乡土资源离我们非常近,我们需要进行充分地开发和恰当地利用。例如,我们在进行宗教内容的学习时,如果学校周边存在一些类似佛教寺庙的名胜,我们可以利用午休或者是下午晚饭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丰富人文知识增强人文感受力。由于农村中学常常面临着课程资源不足的情况,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结合经济成本的考虑,恰当地进行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如一些地理课堂使用的教具。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常常需要我们进行考察和访问参观,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地选择资源对象加以利用。
  乡土资源的利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对这一本质有足够的认识。在资源的选择上,不能仅仅选择能和教材联系紧密的资源,更不能选择研究内容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乡土资源,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层面出发,带领学生进行积极高效地探究和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与喜好有足够的了解,对学校所在地点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好资源选择这一工作。
  (三)将生活细节与课堂融合
  在课堂导入阶段,我们应该注重课堂的氛围,而不是简单地引入课题。在讲授天气气候章节时,我们就能够以当时的天气为引入,吸引学生对课堂话题产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以讨论发言的机会,为教学的情境创造做好了铺垫。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们的理解。例如,季风内容学习时,我们不应只强调死记硬背,而应该注重当地当季节的季风特点的分析,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生活性。
  我们在讲授南北差异内容时,可以注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说,在讲授八年级部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部分时,我们可以把当地的气候特点诸如亚热带季风或者温带季风性气候结合农作物种类,然后延伸到耕地的干旱与否问题,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学生生活体验来细讲一年一熟和多熟的区别,以水稻或者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居民建筑风格是北方的平顶还是南方的尖顶,戏曲文化的种类及其特点。这样让学生们在分享回味生活体验的同时,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也得到加深,更为重要的是,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意义很大,通常来说实际课堂运用时效果良好。
  (一)结合人文内涵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文科课程,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地理教学中的人文内涵,比如说,我们可以结合语文课堂之内的古诗词进行地理教学。“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诗,包含了河流航运的信息,“春风不度玉门关”就表现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受到海洋季风影响,“春风”也就是代指了夏季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来自太平洋低压的海洋季风,因此这句著名的古诗文也常常出现在初中地理的考卷之中。
  古诗词常常包含很多的地理内容,比如“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中描述出杨柳的北方习性,这些常见的河流水分、地形地貌、天气气候和植被覆盖等信息,对于我们地理教学的帮助很大,我们用这些诗句增加地理课堂的人文氛围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三、总结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令人费解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这种问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条件和教学能力都很大程度上落后与教育资源更发达的城市,并不能靠一些理论指导就能追赶,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怨天尤人,不去尝试和改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将我们的思考化为行动,积极与家长协作,缩小城乡差距的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本人对农村初中地理的教学有一些经验,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成绩,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因此借本文对本人的一些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做一些总结和分享,与各位教育界的同仁一同探讨研究,希望能对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观点和阐释可能不够完善和严谨,希望有关学者老师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农村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06.
  [2]白玲.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成人教育, 2011, 31(4):83-84.

  • 【发布时间】2021/10/9 17:57:49
  • 【点击频次】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