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化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作者】 黄米雪

【机构】 广西百色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广西百色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边远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1229)


  【摘 要】 在化学教学中,应挖掘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情绪情感教育,利用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化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主要是体现生命关怀的教育、体现教育理念的教育、体现教育目的的教育、体现教育和谐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作用主要是关注个体的状态、教育理念的演进、教育的核心目标、心理环境的建构。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化学教学特点,我从“化学史的内涵教育”、“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家的道德风范教育”等方面浅谈在化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一、结合化学史的丰富内涵进行渗透教育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人类在反复修正、反复深化中改造着自然。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
  我在“苯的结构”的教学中,给学生们讲解苯的结构发现:十八世纪中期,人们已测出了苯的分子式为C6H6,但与当时已知的一些链烃的性质又很难吻合,苯的分子结构困扰着化学界的一些有志之士。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也致力于苯分子结构的研究,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凯库勒在梦中悟出了苯环结构,他成功了,从而解决了苯的组成与结构的关系,这对芳香烃的研究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当时他的同事们也学着他的样子,躺在安乐椅上睡起觉来,期望也能从梦中捕捉到科学的灵感,然而只有一个人睡着了,可惜只梦见打牌输了。这告诫人们,机械地模仿他人,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干,是不会成功的。而我们在学习中,也应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每天祈祷自己成功而不愿付出努力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知识的财富不能不劳而获,学习无捷径,勤奋和智慧才是成功的源泉。 
  二、结合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化学实验本身有很大的魅力,学生都想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如实验的失败与意外,或者对实验危险的惧怕,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敢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发生知识性迁移,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
  教学中利用实验研究化学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的教学目的,而且还可在其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如:严格执行并遵守实验室守则,培养学生规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对公物的责任意识和人身安全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手脑并用、大胆创新,将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要求学生作到细致严密、一丝不苟,强调观测和纪录应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捏造、绝不能乱凑数据、弄虚作假。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虚假的实验不会得出正确、科学的结果;虚伪的人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和学习、事业的成功。培养了学生务真求实的做人品质。 
  做化学实验时,还可以把班内“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的同学编排在一个学生实验小组,使他们能够互相帮助、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相互协作、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例如:实验仪器的拆装,外向型的学生是不怕麻烦,但粗心大意、毛糙易出错,而内向型学生则常常束手束脚、胆小畏惧,拆装操作缓慢,但能认真仔细观察,准确记录。组内或组与组相互讨论或向教师提出问题时,内向型学生往往怕羞、紧张,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则由外向型学生作“话筒”,使问题反应出来。这样的组合结果,双方得到逐步同化,开拓了思路,整体上使学生学习化学变得胆大、心细、刻苦、认真。 
  三、结合化学家的高尚道德风范进行熏陶渗透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为科学而痴狂的化学家,是他们无私忘我的精神一层层的揭开了自然界的神秘面纱,不断发现和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居里夫人四年提镭的努力不懈;莫瓦桑冒着中毒危险研究氟的制备;诺贝尔执迷于炸药的研究并因之痛失亲人、终生未婚;卢瑟福对实验的精密要求及在培养科学后备军方面的突出贡献等等,都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化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激起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勒由氰酸铵制备出了尿素,不仅掀开了有机化学的新篇章,而且打破了“生命力”的权威学说,破除了迷信,使学生感受到要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向权威质疑,用探究、创新的思维方式对待学习。 
  在“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们介绍道尔顿对化学的伟大贡献外,还向学生们说明:道尔顿不是那种天资卓著的人,但他勤奋、刻苦、百折不挠。以他做气象观测记录一事为例,从21岁开始做气象观测以来,直到他临终的前一天,他从未停止过,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顽强地记下了那天的气压和温度数据,在“微雨”两字的旁边,是一大滴的墨迹,说明此时的科学家实际上已很难控制自己的行动了。由此让学生感受到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持之以恒。  
  在讲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我给学生讲解舍勒这位令后人尊敬的瑞典化学家,他最初只是一名药剂师,长期在小镇的药房工作,生活贫困。白天他在药房为病人配制各种药剂,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他的实验室忙碌起来。由于经常彻夜工作,加上寒冷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舍勒得了哮喘病。他依然不顾危险,经常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要掌握物质各方面的性质。他品尝氢氰酸的时候,还不知道氢氰酸有剧毒。1786年5月21日,为化学的进步辛劳了一生的舍勒不幸去世,终年只有44岁。由此让学生深受震撼,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发现了什么或发明、创造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的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为人师表的教师首先要关注、完善自己的创造性人格,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十分艰巨、需要长期坚持的“健身”活动。教师用自身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并引导学生,更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教师在此工作中义不容辞。以上仅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有待于在以后的学实践中总结、改进、完善。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整个化学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途径之一。作为化学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整个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世富.心理学教学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

  • 【发布时间】2022/5/22 10:26:31
  • 【点击频次】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