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讲究技巧 有效沟通

 

【作者】 肖华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所谓的“差班”,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心思不一的孩子,带给我不小的挑战。他们都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每一个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如何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帮助他们化解难题,健康成长,成了我反复探究的思考题。在与这些“熊孩子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也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成长。
  一、全面了解,尊重个性差异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对学生熟悉、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新班级建立伊始,我总会抽出不少精力全面了解学生,了解途径要多: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点滴,在校听课、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和同学相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利用零碎时间,比如课间,下操后,和孩子闲聊,了解家庭基本构成,兴趣爱好,思想动向,甚至饮食、作息等习惯方面的独特之处;和家长、任课老师及时沟通,同时关注其他同学对个性比较鲜明、独特的孩子的不同声音……
  二、因人而异,注重沟通方式
  沟通是建立师生和谐关系的桥梁。沟通方式是否正确、恰当,直接关系到沟通是否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的情况,沟通方式不尽相同:面对不够自信的孩子,多肯定和鼓励其闪光点,暂时忽略小问题,帮助其树立信心,让孩子产生前进的动力;面对敏感,戒备心重的孩子,要善于“制造”交流契机,比如借让孩子帮助老师拿书本、放学回家路上的偶遇……和孩子有导向性的聊天,获取信任,再进一步表达期望和要求;给不够自律,凡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孩子提要求,我会帮助其制定合理小目标,比如每天坚持完成3-5道数学计算题,坚持一分钟跳绳等等,定期检查完成情况,奖惩到位,培养孩子的恒心和耐心;面对执拗的孩子,与他们沟通避免公开的斥责,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同时,一定不要把自己的观点直接给他,更不能让他察觉你试图说服他,而是把你的意图隐藏起来,采用间接的方式,比如肯定孩子的想法,让他产生被重视的感觉,消除其心理上的抗拒,沟通也会顺畅也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三、调整情绪,营造沟通氛围
  师生间的沟通,情绪、态度占70%,内容占30%。情绪不对,态度不好,内容就会被扭曲。没有良好的情绪,劝告就变成了指责和嘲讽,老师的真心话学生也听不进去。因此,在和学生沟通时,我总是会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表扬和鼓励时相信我的态度应该都没问题,关键是面对犯错误或是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我会力戒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因为怒火中烧之时,批评会变成情绪的发泄。
  工作之初,我很想练就一种本领:批评学生时头头是道、振振有词,把他批驳地哑口无言,毫无招架和反抗的余力。但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老师不会因为自己的温柔而失去威信;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粗暴而增添尊严。如果一味居高临下,命令呵责,虽然有时看学生的表现似乎合乎我们的预期,但常常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可能是“口服心不服”,慑于老师的威严,暂时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以后可能又故态复萌。因此,在工作中,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会先给他们一个申辩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舒缓情绪的余地。在孩子讲述事情的过程中,可以调整情绪,可以想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心平气和的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如沐春风,更容易让问题得以妥善的解决。
  四、耐心交流,倾听心底之声
  有人说,沟通的最高境界是倾听。沟通是双向的,作为老师,在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想法时,同样也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述。倾听,让我们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这一点上,我也走过弯路,和学生谈心时滔滔不绝、娓娓而谈,只顾着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表达出来,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结果谈心变成了说教,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和学生沟通时,我总是适时转换说者和听者的角色,耐心听孩子倾诉,让孩子畅所欲言,不要用师者和长辈的身份压制孩子。
  当然,聆听也有技巧,不要做出诸如翻书、左顾右盼等分心或不在意的举动,要能及时回应,比如点头、微笑,中肯的分析等等;不要中途打断孩子的话,也不要急于评判或妄下断语,即使孩子所讲内容有所偏颇或不正确,也要暂时容忍,听完再评论;还要学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试着从他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其观点和思维模式。一双会倾听的双耳能帮助你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
  工作中,愿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能以真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积极的言语鼓励孩子,用宽容悦纳孩子,让班级管理更轻松、更有效。
  • 【发布时间】2024/1/1 10:08:36
  • 【点击频次】66